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谷歌佩奇批硅谷太短视:不再追求“大创意”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11-01 19:04:28   浏览:10932次  

导读:11月1日,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日前接受《金融时报》专访,他认为硅谷正变得短视,那里没有足够投资者愿意投资那些可以改变世界的突破性技术。全文如下: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如果世界上90%的人类工作由机器人完成,世界会变成更快乐的地方吗?你能以...

11月1日,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日前接受《金融时报》专访,他认为硅谷正变得短视,那里没有足够投资者愿意投资那些可以改变世界的突破性技术。全文如下: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如果世界上90%的人类工作由机器人完成,世界会变成更快乐的地方吗?你能以5万美元的价格买到硅谷中心的住宅吗?你或你的孩子将来有一天能享受无限的廉价电力吗?人类寿命能大大延长吗?

这些一直都是佩奇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佩奇现年41岁,是谷歌联合创始人与首席执行官,他觉得自己应为更大的思想放飞自己。近来,谷歌实现了管理层重组,佩奇已经将大多数当前业务移交给新的副手,以便给自己留出更多空间实现更远大的抱负。

这个信息暗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准备好将搜索引擎垄断获得的巨额现金,投向下个世纪的科技热潮。佩奇表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展望未来100年的前景,我们可以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大多数问题。”谷歌2004年实现上市,现在距其理想主义首次提出已经过去10年,谷歌的“不作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等口号听起来让人觉得有点儿怪异。谷歌的强大和富有已经激起愤恨和反弹,特别是在欧洲,那里已经对谷歌垄断互联网搜索展开调查。

可是佩奇依然坚持其利他原则和大号雄心,坚决不后退一步。这些原则与雄心都是佩奇与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在纯真年代定下的。佩奇说:“我们的社会目标依然是主要目标,我们总是想通过谷歌实现,但我想目前我们还未取得想象中的成功。”

在佩奇看来,即使谷歌著名的深远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令其人人可用,依然不够大气。佩奇的目标是利用搜索广告业务获得的资金,去资助未来的繁荣产业,从生物技术到机器人等。

谷歌佩奇批硅谷太短视:不再追求“大创意”

批硅谷变得短视

近来,我们在谷歌位于硅谷的总部中对佩奇进行了专访,他展示了典型的“试探性”个人风格,这与大多数公司老板的果决自信形成鲜明对比。毫无疑问,管理一家拥有5.5万名员工的大公司让佩奇日益曝光在聚光灯下,也让他的措辞比以往更加谨慎。但是他的雄心以及思想扩展显然没有改变,即使已经成为2个孩子的父亲。佩奇表示,他越来越意识到诸多长期问题,比如教育。

佩奇发现自己正在一个历史时刻领导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当前,技术变革的洪流正威胁或给社会和企业带来颠覆性变化。谷歌的目标比大多数公司更大,它将大量资金投入新的冒险中,这些资金不断累积,现在已经超过620亿美元。佩奇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正努力弄清楚: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对世界产生更积极影响。”

许多谷歌投资者近来对谷歌公司豪赌长期未来开始变得谨慎,但这还只是个开始。在佩奇看来,这一切都要归结于一个雄心:世界还没有足够的商品供应。当硅谷处于周期性繁荣期时,它依然是科技界的震源,硅谷已经变得短视。佩奇认为,硅谷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他说:“显然有许多资金和激情,这些东西都是周期性发生的。但是未来100年中,你可能不会太在意。”

佩奇说,大量资金涌入科技行业,最新的消费互联网繁荣让人们产生容易获利的印象。你可以创建仅有10人的互联网公司,可能有数十亿人使用你的产品。这不需要太多资金,而且可以赚许多许多钱,每个人当然都喜欢这样的方式。

佩奇估计,硅谷中大约只有50名投资人正在追求真正的技术突破,这些技术有对地球上大多数人生活产生影响的潜力。如果有人支持这些大创意,不会存在资金短缺或技术障碍。佩奇称,这类技术突破才是他所追求的,它并非受到任何基本技术优势驱动,而是由雄心勃勃的人趋势。没有足够的机构发现,我们对这些方向的投资不足,特别是政府机构。

工程师思维发挥作用

对于是否应由私人公司而非政府机构负责世界上最长期、最雄心的科技项目,佩奇的观点是:总得有人去做吧!这就是佩奇的工程师思维在发挥作用。作为计算机学教授的儿子,佩奇不喜欢太多的内部会议,而是直接深入到技术问题。比如,佩奇曾介绍自己如何让谷歌数据中心运行起来,他提及谷歌应支付多少电费问题,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设计电网。但佩奇认为,只要正确关注和应用,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善的,电网可以更高效运转。

佩奇最近访问了一个专攻核聚变发电的初创企业,他对实现低成本能源的突破性技术非常热心。另一家初创企业也给了佩奇惊喜,这家公司可以通过显示视觉图像的方式读取人的思维。佩奇说:“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团队,仅用5000万美元就在许多问题上取得重大进步,但这显然还不够。”

谷歌本身在某些领域的豪赌被佩奇称为“外围”,即这些赌注有技术解决方案,在因为某种理由而未能受到关注。比如,佩奇选择自动驾驶汽车和影响老年人的疾病进行研究,后者曾是其妻子在斯坦福大学实验室从事的研究课题。佩奇称:“这不是很复杂的研究。”通过下属的生物技术子公司Calico,谷歌计划投资数百万美元进军该领域。佩奇说:“我们从人们的信任中受益匪浅,当我们表示自己要做什么时,人们相信我们能做到,因为我们有资源。 ”

计算机将接管9/10人类工作

但与早期令人兴奋相比,现在的技术变革洪流开始令人恐惧。早期时,每个大胆的倡议都会得到放纵,就像溺爱的父母庆祝孩子的手纸画一样。佩奇说:“我认为人们已经看到颠覆性技术,但他们并未看到其真正的积极影响。他们没有将其视为改变生活的动力,原因可能是人们没有感受到他们参与其中。”

作为一名乐观主义者,佩奇认为所有技术都将改变。比如,他认为人工智能将获得迅猛发展,计算机以及机器人将可以接管人类大多数工作。佩奇认为,9/10的人将放弃今天正在从事的工作。人们会为失去工作而后悔吗?佩奇说,技术的发展将令许多工作变得过时,无需再为此浪费时间。他说:“每个人都应按部就班地工作,以便低效率地做事,确保工作安全,这种想法对我没有意义,也不是正确的答案。”

佩奇还看到技术的另一个好的影响,即会令许多日常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通货紧缩时代来临。佩奇说:“即使人类工作被颠覆,但在短期来看,我们需要的产品成本会大幅下降。我认为这很重要,只是还未被人发现。”佩奇认为,新技术不是令企业效率提升10%,而是以10倍速度提升,这就会让价格下降。他说:“我认为,能让你生活更舒适的东西将变得非常非常便宜。”

崩溃的房价是这个方程式的另一部分。随着技术发展,政策需要改变,人们获得建筑用地将更迅捷。不再需要100多万美元,硅谷心脏地区帕罗奥图的平均房价也不会超过5万美元。对于许多经济拮据的人来说,这种变化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数以百万计的工作过时,私人住宅价值狂跌,日常用品价格螺旋式下降,这一切听起来好像天堂。但是在资本主义体系下,通过技术根除低效必须追寻符合逻辑的结论。佩奇说:“你无法摆脱这些事情的发生,你会有一些惊人的经济能力。当我们拥有可以从事更多工作的电脑后,那将改变我们对工作的看法。”

耐心等待打破隐形天花板

在涉及政策问题时,像许多技术专家一样,佩奇立即显示出沮丧。他说:“我们非常担心这些事情,我们希望能将其转变过来。”听起来佩奇似乎已经有了具体想法,他说:“作为一个社会,做些不同的事情很困难,我认为这很不好。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人们还未想到,包括我们如何组织、如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如何组织我们的民主?如果你看看美国人的满意度,它正在下降,这令人感到非常担忧。”

为了获得科技界的终极奖品,谷歌可能偶然撞到了公司发展的限制瓶颈。佩奇经常与苹果已故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辩论,他说:“乔布斯总是告诉我,你做得太多了。我更喜欢你做得不太多的地方。”而佩奇回答说:“我们有很多钱,我们应该投资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如果我们只做以前做过的事情,不去做新的事情,对我来说那就像犯罪。”

但是理想主义并未让佩奇实现自己的雄心时变得盲目。他说:“乔布斯说得很对,他说我只能应付某些事情。”如果佩奇以及谷歌要获胜,他们必须击败过去大公司的掣肘,特别是科技公司。佩奇说:“最大的公司现在几乎都处于差不多的规模,当然这是就市值来说。你说我们正接管所有的事情,但还没有公司能做到这一点。”

佩奇思索如何打破隐形天花板,他的思维似乎已经进化。谷歌内部实验室Google X首先开始对新的大创意进行尝试,项目包括谷歌眼睛和自动驾驶汽车。尽管布林正逐步退出谷歌主要业务,佩奇称两人依然是亲密盟友。他说:“我们常在一起,很少有人能分享我们那样的经历。”对于布林总是下最大赌注,佩奇称布林总是站在极端重要的一端。

超越Google X后,佩奇正尝试建立独立业务部门,这位半独立的领导人正视图借助谷歌的羽翼建立更大的新业务。除了Calico,谷歌近来透露,其新举动包括“智能之家”Nest,互联网接入以及能源投资。在过去2年间,谷歌已经崛起为硅谷最大的风投资本者。

佩奇表示,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最终将发展到哪一步无迹可寻。但是如果要选择一个他认为能够应对前方挑战的人,他认为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很合适。佩奇说:“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提供长期、耐心的资本。”以他这样的年龄,佩奇依然等得起。但与雄心没有界限不同,耐心可能会引发问题。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谷歌 佩奇 硅谷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